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,东吴大学的体育曾首屈一指。他们不仅对全校学生实行强迫运动,而且很早就成立有学校运动队,并发起成立了华东地区最早的校际体育组织,开展校际间的体育比赛活动。他们不仅培养了多名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远东运动会,而且还产生了奥运国手。特别是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,东吴大学计有五名学生和工作校友出席。其中一人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,一人是奥运代表团的顾问兼总教练,二人是参加奥运会的赴欧体育考察团代表,一人自费参加奥运会,并在奥运会上表演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。
一、推行强迫体育运动
金沙检测线路js69的前身是东吴大学,是1900年由美国基督教会监理会创办的教会大学。它由苏州博习书院、宫巷书院、上海中西书院合并,以宫巷书院为基础,在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上扩建而成。由于苏州古称“东吴”,是二千多年前战国时吴国的都城,所以东吴大学的取名与有关。
在东吴大学,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一到,除学校的大门关闭以外,所有的教室门、图书馆门、寝室门、食堂门也都全部关闭,学生被一律赶到操场。操场上则设有若干个体育活动点,诸如田径的、足球的、网球的、排球的等等。每个活动点上都配有体育指导教员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愿和爱好,任意选择体育活动点,并随时可以得到指导教员的帮助。
东吴大学在广泛开展近代西方体育活动的同时,也纷纷加入到当时全国兴起的兵操训练的行列。据东吴大学第三任美籍校长文乃史先生的回忆,东吴大学早在1903年起,就曾聘请隔壁邻居博习医院的美国人罗格思,担任东吴大学的兼职兵操教习。这是一位牧师兼药剂师,他推广了他在美国著名的“西点”军校所受训的内容,使“东吴大学的学生,制服整洁,身姿笔挺,与那些组成普通中国军队的没有纪律的乌合之众毫无相似之处”。
二、发起成立华东八大学体育联合会
1、成立华东四大学体育联合会
东吴大学,1903年校内已建有诸如“健身会”、“踢球班(足球队)”、“篮球班(队)”、“网球会”等多种运动队组织。以下是1903年东吴大学《雁来红》留下的图片,队员们头上的发辫还若隐若现,可称之为辫子篮球队。
良好的体育基础,使东吴大学于1904年首先发起成立了“中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”,也称“华东体育联合会”,或曰“四大学体育联合会”,这是华东地区最早的校际体育组织。“四大学体育联合会”包括东吴大学和上海的圣约翰大学、南洋公学与中西书院。这个跨地区的大学生体育组织,每年春秋两季在四校轮流举办运动会,比赛项目主要为田径,其中第一届田径运动会是在东吴大学举行的。
“四大学体育联合会”在1909年时,因南洋公学、中西书院和东吴大学的先后退出而无形解散。
2、成立华东各大学体育联合会
1914年5月,在东吴大学的倡议下,一个新的华东地区校际体育组织“东华六大学校联合运动”,亦称“华东各大学体育联合会”又正式成立了。当时参加该体育组织的六所学校是:上海的南洋大学、圣约翰大学、沪江大学,南京的金陵大学,杭州的之江大学,和苏州的东吴大学。由于东吴大学的司马德在当时的华东体育界有着较高的威望,因而六校代表一致推举东吴大学为联合会盟主,并于5月16日在东吴大学召开了六大学联合会成立后的首届田径运动会。
六大学首届田径运动会共设置了13个单项,分别为:100码、220码、440码、880码跑,220码低栏,120码高栏,跳远、跳高、撑竿跳高,标枪、铁饼、铅球,880码接力。每项取前三名,按3、2、1计算团体分。团体总分第一为冠军队,分别奖给流动性银盾和康乃尔杯一具。其中如果连续三年获得冠军的队,则可将康乃尔杯作为该冠军附后永久性奖品。
1914年华东各大学体育联合会成立的当年,除了进行首届田径运动会外,还增设了足球比赛项目。赛期安排在冬季开始,至次年春结束。比赛方法是先分组进行淘汰赛,即上海的三所大学为一组,上海以外的三所大学为另一组,然后由两组中的优胜者进行决赛,产生六大学联合运动会的年度冠军。1914年度的足球冠军为南洋大学队,东吴大学获得足球亚军。在华东各大学校体育联合会期间,东吴大学曾获得过1919年度的足球冠军,这在1920年的《东吴》杂志上有所报道。
华东各大学校体育联合会在1914年的基础上,1915年又增加了棒球和网球两个项目的比赛,1916年又增加了篮球比赛项目。
3、华东八大学体育联合会
在1919年五四运动的影响下,为了适应国内体育发展的新形势,1920年冬,华东各大学体育联合会在原有六大学的基础上,又新接纳了南京的东南大学,和上海的复旦大学加盟,由此诞生了“华东八大学体育联合会”,亦称“东方八大学体育联合会”。主要负责人有东吴大学的司马德、南洋大学的莱史礼、东南大学的麦克乐。并推举司马德为华东八大学体育联合会的书记。
华东八大学体育联合会成立后,每年仍要举行各种各样的校际体育比赛。其中较为固定的有田径、篮球、足球、网球等比赛项目。田径和篮球赛通常安排在春季进行,足球、网球安排在秋季。田径比赛中的单项奖励取前三名,分别授予金牌、银牌和铜牌,同时记团体分。团体亦取前三名,按总分高低奖给银盾银杯。球类比赛按抽签分成两组,每组先进行循环赛,然后由各组的第一名进行冠亚军决赛。球类比赛的奖励形式为奖杯制,即团体得大奖杯,个人得小奖杯。八大学的球类比赛以足球、篮球最多,其次是网球、棒球、垒球比赛。比赛举办地由八大学轮流,经费由各校分担。
1921年的首届八大学田径运动会同样是由东吴大学承办的。1921年5月15日《申报》曾对这届运动会做了非常详细的文字和图片报道。
1922年,在金陵大学举办的八大学第2届田径运动会上,东吴大学以42分的成绩获得团体总分第一。为此学校曾为这次田径夺冠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庆祝活动,且看1922年7月《东吴》上的一段记载:“此次华东大学体育联合会田径赛于5月13日在南京金陵大学举行,本校运动员共得42分,遂占八大学第一名,且个人第一亦为本校运动员李君骏耀所得,共有15分。于是校务部就准健身会要求,在15日停课一天。上午11时,全体穿制服,列队步行到火车站迎接运动员。下午3时回校。一路却逢大雨,极为狼狈。7时开欢迎会,演说的有文(乃史)代理校长,学生会会长沈体兰,健身会会长祝海如,运动教练员聂显,田赛部干事黄仁霖,田赛部领袖李骏耀等。”
在球类比赛中,东吴大学在八大学时期,唯有网球队曾于1922年获得过冠军。
三、创建东吴大学体育系
1、创建过程
20世纪20年代,在“壬戌学制”的影响下,中国的体育人才培养又掀起了新的一轮高潮。在此背景下,1924年秋,东吴大学和中华全国基督教协会联合创办了东吴大学体育专修科,并由许民辉任科主任。1930年,许民辉离开东吴后,由加拿大归国华侨赵占元负责体育科的工作。后又有王守方任科主任。
1926年,东吴大学有了首批体育专业毕业生。此外还培养了一些短期体育专业进修人员,并初步满足了各地青年会系统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。然而,在教会系统的大、中学校里,体育教师仍然紧缺,所以从1926年起,原合办的体育专修科开始改由东吴大学独办,并于同年在两年制体育专科的基础上,又增设了四年制体育本科。
东吴大学体育科的学生一般分为三种类型:一种是二年制的体育专科生,期满毕业,给予证书;一种是四年制的体育本科生,毕业时授予体育学士学位;一种是其他文理学院的本科生,他们选择体育课程作为主修,而对本学院的课程,则作为副修,这些学生在四年期满毕业时,既可被授予文学士或理学士,亦可被授予体育学士学位。
东吴大学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分学科和术科两种。术科课程有基本体操(包括队形队列)、体操、群众性游戏项目、田径和各种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训练,以及充任教练和裁判方面的训练、培养。学科课程有体育设备与建筑、场地规划与测量、解剖学、生理学、公共卫生、扎营与急救、疾病预防、野营、中文、外语等。
东吴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入学考试标准较为严格,除报考二年制体育专科的要求略低外,凡报考体育四年本科和选体育为主修的文理学院学生,均与所有文理生的招生要求相同。
2、几度沉浮
东吴大学体育科自1924年创办后,大约到1927年时,开始停止体育专业的招生。从1924到1927年间,当时在读的体育专业学生共有100名之多。其中有30名是体育专科和本科生,有70名是选体育为主修或参与短期进修的学生。从学生的生源地看,他们分别来自上海、苏州、杭州、南京、汉口、武昌、成都、北京、天津、开封、福州和日本神户等地。
这期间首先是1926年夏有首届体育专科生5人毕业,他们被分别聘任到上海、南京、北京和开封的青年会工作,一人在圣约翰大学就职。
1928年,有了第一批主修体育的文理学院本科生毕业,其中有三人被授予体育学士学位,他们是杨光庭、赵景纲和刘金奎。
1930年,体育专修科的第一位四年制体育本科生毕业,他叫王守方,被授予体育学士学位。
1941年时,东吴大学又曾与金陵女子学院合办体育专修科,并重新恢复了体育专业学生的招收,但遗憾的是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,在招收了一届体育专业学生后,又停办了,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。